肝与脾胃,如何养出好脾胃?
肝是人体最重要、最大的消化器官,会参与人体的代谢、消化等多方面工作。而脾为后天之本,中医常说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。肝属木,脾胃属土,木属土是脾胃与肝之间正常的关系。
脾主运化主升清,胃主受纳主降浊,脾胃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。肝主疏泄也是人体气机调畅的关键所在。脾胃的升降运化,需要肝的疏泄正常,如果肝气舒解调畅,则脾胃升降适度,运化健全。如果经常生气或者是情绪郁闷,则肝气失于疏泄会影响脾胃升降运化,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者是肝脾不和证。
相反,脾病也会及于肝脏。如果脾运化失职,血液生成不足,则肝血不足,脾失健运水湿内停,日久郁积生热,湿热郁蒸,就会使肝脏疏泄不利而为黄疸。
所以想要肝好,脾胃也得好,如何养出好脾胃呢?
想要养出好脾胃,首先要了解脾胃,脾究竟有哪些功能和特性呢?
1、脾的生理功能
(1)脾主运化:脾主运化,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。运化水谷精微,是脾对饮食物的消化,水谷精微的吸收、转输、布散的作用。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,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,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,转输到心肺,布散于全身,从而使各个脏腑、组织、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,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,故“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。运化水液,指脾对水液的吸收、转输和布散作用。
(2)脾主统血:脾主统血,是指脾能统摄、控制血循行于脉内,而不逸出脉外。脾统血的机理,是与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密切相关。脾的运化功能健旺,气血充盈,固摄作用正常,则能统摄血液,使血液循行于脉内,不逸出脉外。
(3)脾主升:
一是指升清,指脾气将精微上输心肺、头目,以化生气血,滋养清窍,营养周身。脾不升清,精微失于上输,气血生成不足,则清窍失于滋养,可见面色无华、头目眩晕;清阳不升,水谷并走大肠,则见腹胀、泄泻等症。
二是指升举,脾气上升对内脏起着升托作用,使其恒定在相应位置。如果脾气虚损升托作用减退,易致下坠感或内脏下垂,如胃下垂、肾下垂、子宫脱垂和直肠脱垂等症,此称之为“脾气下陷”或“中气下陷”。
2、脾的生理特性
(1)脾宜升则健:脾的气机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。脾胃居中,脾气宜升,胃气宜降,为气机升降之枢纽。对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整体协调,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脾能升清,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,气血生化有源,故说“脾宜升则健”。
(2)脾喜燥恶湿:脾胃在五行中属土,根据阴阳属性分类,脾为太阴湿土之脏,胃为阳明燥土之腑。脾主运化水液,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。脾虚不运则易生湿,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。
在充分了解了脾之后,我们来探索一下,现代人的脾虚又是从何而来呢?
在清代《王旭高医案》中说记载“思虑伤脾之营,劳碌伤脾之气。”现代人之所以脾虚也离不开以下几点。
→ 饮食不节
现代人在饮食方面较多肥甘厚味、生冷等食品,在饮食规律上又是暴饮暴食、过饥或过饱等,这些习惯都增加了脾的负担。《内经》言“饮食自倍,脾胃乃伤”,脾的运化功能减退,导致“脾失健运”,随后影响食物消化和精微物质吸收以及转输布散,从而导致食欲不振,腹胀、便溏,以及倦怠、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症状。
→ 情志失调
越来越快的生活工作节奏,导致压力普遍增大,忧思过度。
“忧思过度”导致脾病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一是“思则气结”,在过度思考之时,因神凝气止太过,而导致气机不畅、气滞等,情志抑郁,肝气郁结,肝木旺而侮土则土病。
二是“思则气血损耗”,气血原本遍布形体官窍,以发挥濡养作用,过度思考之时则气血尽聚于心以供神之用,过度忧思损耗心血,耗伤脾血,气血必将耗损太过。
→ 不良生活习惯
现在的白领蓝领增加,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节奏,大多数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足,久坐,久躺,少动,导致脾虚气弱,运化不健,气血生化乏源,气机不畅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调理脾虚呢?
★ 规律作息,良好生活习惯,饮食适宜
饮食适宜是日常对脾胃最好的调养。饮食定时定量,清淡为主,咸淡适宜;戒辛戒辣,切勿贪凉;细嚼慢咽,少食多餐。
除此之外,尽量早睡早起,保持良好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也非常的必要。
★ 疏解情绪,缓解压力
“脾在志为思”,中医中常有“思虑伤脾”的说法。一旦人的忧思过多,压力过大,就会影响到脾的正常运作。所以,日常要适当的缓解压力,不焦虑,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,保证昂扬向上,积极乐观的情绪,可以让人体阴阳平衡,气血畅通,神志明朗,也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,促使疾病的恢复与痊愈。
★ 增加适量锻炼,强健体质
久坐伤肉,进而伤脾。脾主肌肉,久坐久躺者过于缺乏运动,会使肌肉失于濡养,脾运化的精微不能舒布,聚而生痰成为脂肪,反过来会累及脾脏。
所以,增加适量且适宜的运动,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能力,有助于帮助提高脾脏运作功能。推荐日常餐后散步、快走、八段锦、太极等等。
★ 按摩穴位 健脾益气
足三里
补脾胃的要穴,常按足三里穴,可温补脾阳,增强体力。
位置:正坐屈膝,于外膝眼下三寸,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。
中脘
腹胀不通,寒中伤饱,食饮不化,中脘主之。
位置:在腹白线上,当脐中直上4寸处。
阴陵泉穴
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。每天坚持按揉,可以除脾湿。
位置:胫骨内上髁下缘,胫骨内侧缘凹陷处(将大腿弯曲90°膝盖内侧凹陷处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