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「脾胃虚弱」的你,3个超高效的“健脾养胃法”
中医常常讲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。脾胃,是大家最关注的脏腑,也是最难养护的脏腑。
脾胃是身体的后天之本,养好脾胃,不仅功在治病,更是消灭身体出现“一切不舒服”的可能。
可以说,脾胃是健康的“根”,脾脏功能受损会引发多种疾病,而现在几乎全民脾虚。

对号入座,自查脾脏健康
“脾主四时”,就是一年四季都要注意养脾,而不仅仅是长夏时候才重视。
想要掌握脾胃的调理之道,最重要的一步是从重视脾胃健康开始,不忽略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。
01| 面部蜡黄
当我们开始出现脸色黯淡发黄,出现食欲不振,进食后感到腹部胀满不适,有腹泻或便溏症状。那多半是脾胃功能受伤了。
02| 肌肉松弛
“脾主肌肉”,脾胃功能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,如果脾胃功能虚弱,运化失职,皮肤和肌肉就容易缺乏营养,表现为皮肤松弛没有弹性,时间久了可出现眼睑下垂,形成偏干垂的眼袋。

03| 口唇干燥无血色
“脾开窍于口,其荣在唇”,一般来说,脾胃有问题也会表现在口唇上。脾胃很好的人,其嘴唇红润、干湿适度、润滑有光。
反过来说,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、脱皮、无血色,就说明脾胃不好。
04| 流口水
中医上认为:“五脏化液,其脾在涎。口为脾窍,涎出于口,涎为脾之液。”
脾气充足,涎液才能正常传输,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。一旦脾气虚弱,“涎”就不听话了,睡觉时会流口水。
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,可从健脾入手,进行调理。

4个习惯帮你长长“脾气”
“脾气健运”,则说明脾的工作能力强,很快把食糜加工成身体所需要的精、气、血、津液,派送到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筋肉皮毛,我们就会有精力有活力,气血充盈就会变漂亮。
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?做到以下4点,轻松长“脾”气。
01| 调整饮食
脾虚,与其想怎么补,不如把三餐吃好,吃好饭就是对脾胃的调养。
我们需要规律饮食、有所节制,少食辛辣肥甘。有规律的饮食可帮助我们身体形成条件反射,助于消化吸收。
这里建议大家,日常可以常多吃一些粥或者糊,但要注意,并不是像稀饭那样很多水,而是比较黏稠的,微微挂勺最好,这种稠度,对脾胃的养护是最缓而有力的。

同时,还可以进食一些养胃健脾的食物,如山药、小米、南瓜、白扁豆、芡实、大枣等。
02| 改变作息
“脾在志为思”,过度忧思则伤脾,我们应试着调整用脑、思虑的时间,每天午休或睡前用静坐、冥想等方式让身心放松。
避免熬夜,熬夜伤阴,容易加重脾虚,出现饥不欲食,口干不欲饮,咽干唇燥等症状。
生活中,要想有个好身体,必须会睡“子午觉”,就是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,中午可以安排一个的短暂午休。
同时,保持好心情,放宽心,避免过度情绪刺激,是对脾胃最好的养护之一。

03| 平时揉腹
饭后不消化时,我们多半会揉揉肚子,来缓解腹胀。但事实上,吃太饱、或太饿时,并不建议去揉肚子。
相比临时抱佛脚,平时没事时推腹,对改善食欲不振、腹胀、消化不良的效果会更好。